记者在基层调查时发现,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前,奶农法律意识淡薄、违反合同的情况很多。但面对散户奶农的违约行为,企业表示无可奈何,因为打官司的成本很高,企业耗不起。
完善产业链条治本
专家表示,今年无疑是中国乳品行业发展的一个好时机,但如果乳品企业间继续以许诺、利益诱惑等手段争抢奶源的话,必将影响生鲜乳的收购秩序。
针对“抢奶潮”,一些大型乳企认为,一些中小乳品企业在大型乳企多年来建立的稳固奶源基地抢奶,不仅造成投资企业损失严重,也打击了企业建立奶源基地的积极性。
黑龙江奶业协会秘书长张维银说,目前的监管措施已经比较完善。因此,有制度还要坚决执行,严厉打击那些收购不合格奶的企业,抓住一个打击一个;企业之间也应该相互遵守规则,对破坏规则的企业一定要惩罚到它痛为止。
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说,要从根本上杜绝抢奶现象,就需建立奶价协调机制和第三方监测机制稳定市场、规范秩序。
此外,专家还建议,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、资金支持和科学监管等方式,促使奶源提供者和乳制品加工企业形成“利益共同体”,并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牧场、收购一些奶源基地,实现产业一体化,让食品安全链条更为坚实、牢固。
□涨价
在“抢奶潮”的推动下,部分乳企生产成本短期大幅度增加,导致今年下半年多个乳制品品牌涨价。奶企表示涨价是奶荒引发的,然而消费者对此表示不理解,双方的争论集中在三个方面。
焦点一齐涨是否垄断?
对此轮“涨价潮”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,一是涨价是否合理,二是一起涨价是否涉嫌垄断。
对于涨价的原因,企业给出的答案几乎一致,即原料奶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快速增加。针对垄断的质疑,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所所长于光军说,企业如果以“价格联盟”形式商议涨价,即涉嫌垄断。但目前来看,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企业有“价格联盟”行为。
内蒙古农牧业厅畜牧处处长白音称,此次涨价是奶价在长期偏低之后的理性回归,合理的奶价是维护奶业健康发展的关键,长期低价不利于奶业健康发展。
焦点二奶荒有多荒?
“奶荒”被认为是此轮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。那么“奶荒”到底有多严重呢?
据统计,2008年全国有奶农260多万户,2012年只有不到200万户,2013年奶农的数量估计还要下降10%至20%。国家曾提出要在2011年底实现企业自建牧场70%的目标,但至今全国大小规模化牧场加起来不足4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