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我国婴幼儿奶粉事件层出不穷,从年初时育婴博士、善臣、荷兰朵等被曝为假洋品牌奶粉到香港3月1日起每人限带2罐奶粉离境,从4月惠氏奶粉被曝将不能出厂销售的返工奶粉不拆分重新装罐到8月恒天然自曝浓缩乳清蛋白粉含有肉毒杆菌,涉及多美滋、雅培、可瑞康等多个大牌……这一年注定是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发生巨变的一年,密集出台针对婴幼儿奶粉行业的政策,旨在提高国产奶粉产品质量、打击贴牌奶粉、清退假洋奶粉,提升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消费信心。密集出台的监管政策,也给中国的婴幼儿奶粉行业带来一场大洗牌,有分析认为,继2009年奶业整顿以来的第二波政策整合大幕正在拉开。
强化生产监管
一直以来,国产婴幼儿奶粉品牌虽然数量众多,但缺乏有影响力、信任度高的奶粉品牌。奶源散、收购乱、加工企业小这三座大山是导致婴幼儿奶粉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。散养奶牛机械化挤奶程度低,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,缺乏生鲜乳检测机构、检测设备,无序竞争的鲜奶收购市场则让监管难以开展。
今年6月,国家食药监总局、工商总局、质检总局等九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》,要求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仿照药品进行管理。对此,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副司长马纯良表示,这项规定将从六方面实施:按照药品要求管理产品配方和原辅料的使用,保证原辅料的质量安全;对产品的包装和标签进行备案制度;要求企业实施粉状婴幼儿食品良好生产规范,类似于药品企业GMP认证;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追溯体系;对产品进行全项目的批批检验;严格企业生产许可的条件,到期后复查换证。“包括奶粉在内的乳制品,质量控制关键在于奶源。而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,奶源的问题才真正被重视。”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说。
前不久,国家质检总局又出台《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》,进一步明确,企业应当具备自建自控奶源,建立并落实原辅料采购查验制度。
记者了解到,2011和2012年,国家质检总局共抽检国产婴幼儿奶粉样品12082个,产品合格率99.23%;各口岸共检查出不合格进口婴幼儿奶粉43批次,产品合格率98.17%。宋昆冈认为,市场上的主流品牌婴幼儿奶粉的质量是稳定可靠的,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消费信心也有所提升,特别是对国产婴幼儿奶粉的信心在加强。
清除贴牌奶粉
以前市场上畅行无阻的委托、贴牌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谋求暴利的乱象,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,今后,贴牌行为将迎来国家的重拳治理。